
全区困难群众精准帮扶情况调研报告
……(开头部分已省略705字)
(二)兜底服务更加优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基本保障兜底提质。区政府加大财政托底力度,提高低保标准和特困供养标准,覆盖人群扩面至新居民家庭。2024年共发放低保、低边、特困等救助金4910.54万元。二是帮扶模式创新升级。推出十大类80项服务清单,实施助洁、助老等服务项目43个。三是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培育4A级以上社会组织22家,打造“蓝海红帆”等志愿服务品牌,提供个性化服务1.2万余次,形成“政府兜底保障、社会补充服务”的良性互动。
(三)专项帮扶全面拓展,靶向施策精准高效。一是教育医疗精准施策。困难学生义务教育离岛补助提至3500元/学年,新增学前免餐费政策。全额资助6251人参保城乡居民医保,建立高额医疗费用支出预警监测机制,首创6个月费用追溯救助,支出1430.02万元,重点对象住院综合保障率达88%。对自付医疗费用超5万元困难家庭开展专项帮扶。二是就业住房全面覆盖。推行“131”就业帮扶闭环,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33.65万元。年均发放租赁住房补贴1200万元,实物配租1272户。创新海岛“一点一策”,解决130户偏远海岛困难家庭住房难题。三是残疾人服务保障持续优化。建成8家“残疾人之家”,发放“两项补贴”2735万元,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79人次。
二、存在问题
(一)帮扶机制有待优化。一是部门联动存在欠缺。工作协调机制落实效果不理想,部门之间常态化沟通联系不够紧密,跨部门帮扶政策的统筹协调不够到位,帮扶资源整合的效率和效能仍需提升。二是“智能帮扶”仍有短板。大数据动态监测不够及时、全面,难以精准捕捉困难家庭的财产、收入变化等关键信息,导致帮扶对象进退调整有滞后,影响了帮扶工作的时效性。三是追回执行效率不高。针对通过离婚、分户、转移财产等手段骗取救助资金或保障性住房的行为,缺乏有效的行政手段,在基层追回无果后通常只能通过法院诉讼程序追回资金或清退住房,但追回与清退的执行周期长、阻力大,造成帮扶资源长期被违规占用,损害了社会公平。
仅展示851字,全文共330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