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人才工作报告
……(开头部分已省略586字)
(二)拓展渠道,靶向发力。创新柔性引智机制,突破地域、身份、体制等传统限制,通过专家工作站、项目合作等形式,柔性引进行业人才深度参与学科建设、科研攻关和硕士点培育。深化政校企协同创新,与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基地,实现人才双向流动、技术协同转化。拓展立体引才渠道,构建“以才荐才”生态圈,依托校友资源,近五年成功引进高校博士近百人,形成高层次人才集聚发展的良性态势。
(三)多措并举,筑巢引凤。搭建立体引才网络,与博士研究生招聘网等5家垂直招聘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创建“线上云聘+线下直招”双轨机制。深化校地协同引智,深度对接“人到全市好风光”人才工程,近两年累计组织12个学科专班赴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开展专项引才活动23场,精准触达目标人才群体。创新校际联动模式,与“双一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建立定向输送机制,共建人才储备库、共享招聘信息资源。2024年度接收优质简历超2000份,大大提升了重点学科人才供需匹配度。
二、“匠心独运”育才,培优积厚成才新沃土
建立省校合作长效机制,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坚持科学培养,加快建设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厚植人才成长“新沃土”。
(一)围绕“人才+项目”,实现人才与企业“双向赋能”。构建“项目导向、平台支撑、人才赋能”的协同创新机制,聚焦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搭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先后与全市x公司、全市x集团、全市x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全市x科技有限公司等近20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同时与全市x制药有限公司合作高效率提取中药成分研究,形成“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三位一体合作范式,以产学研用一体化助推人才成长。
仅展示709字,全文共309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