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专题党课(2篇)
……(开头部分已省略422字)
这句话告诉我们,城市的价值尺度,最终要看人民是否满意;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那么,同志们,我们不妨扪心自问:面对这样一座呼唤着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人民城市,面对这样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伟大时代,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机关干部,应当具备怎样的精神品质,才能无愧于_重托、人民的期盼?
这,就是我们今天这堂党课要共同思考和探寻的核心命题。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一起从会议精神中汲取力量,淬炼党性,明确方向,共同思考如何成长为一名现代化人民城市所呼唤的优秀干部。下面,我将围绕“现代化人民城市呼唤怎样的干部精神品质”这个核心,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涵养为民情怀,锤炼赤诚担当的政治品格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城市工作的千头万绪,归根结底是为人民服务。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首要的精神品质,就是我们_人那颗滚烫的、始终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
(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这次会议反复强调“人民城市”这个核心理念,这绝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价值原点。从哪里最能体现这种价值追求呢?我认为,恰恰是本次会议政策重心的转变。会议指出,城市发展要从过去大规模的“棚改”,转向“高质量城市更新”和“存量楼市质量提升”。同志们,这个转变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的工作不再仅仅追求高楼大厦的数量和城市版图的扩张,而是更加关注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的感受。是老旧小区的居民能不能用上电梯、告别“爬楼难”?是孩子们放学后有没有安全、有趣的活动空间?是城市“里子”的地下管网是否通畅,能否让大家在暴雨天也能安然出行?这背后,是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深切回应,是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真挚情感。我们手中的权力、我们负责的项目、我们制定的政策,最终都要用人民满意这把尺子来衡量。上海在城市更新中,推出了28个典型案例,他们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像绣花一样精细地改造,既保留了城市的历史文脉,又解决了居民的实际困难。比如,通过“微更新”为老弄堂引入现代化的厨卫设施。这种工作,也许不如一个新区剪彩那样轰轰烈烈,但它带给老百姓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就是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这就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精神境界。
仅展示931字,全文共1252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