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央视热播《长安的荔枝》有感
……(开头部分已省略970字)
荔枝怎运到?学李善德“成于务”,无惧困难久久为功终成功。杜甫问他,没胜算的事,为何要干?他回答:“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有多远的地方。”李善德面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没有直接放弃,而是拼尽全力,在绝境之中逢生机,日复一日地求法、研究、演算、试验,在屡试屡败中摸清极限、积累经验。衣服上的补丁越来越多,心里却越来越踏实。“最甜的荔枝总是悬在最高的枝头,最近的生路总在最近的死局旁。”他脚踏实地、敢于斗争,完成“荔枝鲜”任务的同时,也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工作中,应发扬“钉钉子精神”,对看准了的事情、承诺好的工作要锲而不舍、紧盯不放,立足支点建设、节点建设、主城崛起,结合审计工作自身,对干部素质提升、科学规范提升、审计作为提升“三大行动”真真切切地抓落实。经济监督不是一时的监督,咨政辅政也不是一时兴起,审计的“经济体检”是常态化的,应有恒心、有魄力、有毅力,以“绣花功夫”坚持不懈、日积月累,积小胜为大胜,才能真正达到“治已病、防未病”的目的。
盛世在哪里?学李善德“忠于义”,功成不必在我但必定有我。当荔枝成功运至长安,李善德却感到厌恶和反感,为了某些权贵媚上而搞的所谓短期“政绩”,家人、朋友、荔枝园和沿路的百姓都因他的成功而不幸。本可坐享荣华富贵的他,选择放弃封赏、回到岭南,扎根基层种荔枝,基于良知,也基于情怀。我们审计人的价值同样也不应止于光鲜的汇报材料、热闹的“形象工程”“样板工程”,若一味追求“短平快”的政绩,那无异于“砍树毁田保荔枝”,最终得不偿失。应以“种树”的心态,甘当“栽树人”,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好事。真正的政绩不显于当下,亦无愧于将来。应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筑牢防范“政绩冲动症”的思想堤坝,多做埋头苦干的实事,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校准政绩观偏差,坚持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开展审计,围绕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开展审计,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展审计,围绕促进_自我革命开展审计,做到“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则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仅展示890字,全文共195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