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深化规范行动动员部署会讲话
……(开头部分已省略680字)
(一)权责明晰:筑牢产权基石,厘清治理边。权属界定不清、主体责任模糊是“三资”乱象频发的总根源。其危害在于侵蚀集体利益公平分配的基础,动摇村民自治运转的秩序,必须作为治本之策优先破解。一要彻底清查确权。运用现代测绘、信息手段,对集体各类资源性资产(土地、林地、水域等)、经营性资产(厂房设备等)、非经营性资产及资金债务实施全域核查、精准测绘、逐项登记,建立统一、权威、动态更新的“三资”底数数据库与空间矢量图,确保资产类别清晰、数量精确、空间定位无死角,为权属界定提供不可辩驳的物证基础与数据支撑。二要精细权属界定。严格遵循法规与集体决议,历史遗留问题尊重事实与村民公意,无争议资产加速颁发统一权证,争议资产依法依规妥善化解权属争端,确保资源资产在法律层面与村民认知层面实现“户有所属、权有其主”的清晰归属格局,为后续盘活运营奠定无争议的法治基石。三要压实主体权责。全面梳理村级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及乡镇经管部门在“三资”管理全链条中的法定权责清单与履职负面清单,建立健全村级组织内部管理职责与乡镇政府监管职责的刚性约束机制,严禁职能错位、责任悬空,确保每一项资产、每一笔资金都有明确的管理主体与责任主体,实现管理责任刚性落地无死角。
(二)流程再造:规范决策运行,压缩寻租空间。程序规则缺失、监督制衡虚设是滋生权力滥用与管理失控的直接土壤。必须通过再造严谨、透明、刚性的决策执行流程,堵住“微腐败”的制度漏洞。一要严密议事规程。硬性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在集体资产处置、资源发包、工程发包、大额支出等重大事项中的全程适用,严格界定提议主体、议事范围、表决程序及公开时效,用流程化、模板化的机制设计确保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在重大事项处置中得到实质性体现和不可剥夺的保障,彻底摒弃“一言堂”。二要统一交易规制。依托县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或乡镇分中心,将集体资源发包、资产租赁、工程采购等全部纳入平台实施标准化、电子化、阳光化交易流转,强制推行公开竞价或竞争性招标规则,统一合同要素与示范文本,实施县乡两级联审备案与电子档案留痕追溯,从机制源头消除暗箱操作空间,确保集体利益最大化原则落实于每一次交易。三要刚性财务管理。全面推行“村财乡管+在线支付”模式,村级账户及印鉴由乡镇“三资”中心集中管控,所有收支全程在线留痕、非现金结算,建立支出额度分级审批、大额支出联合审签、原始凭证电子化归集等全链条内控机制,同步强化村内民主理财小组日常审查职责,实现财务行为处处留痕、笔笔可溯、环环受控,将“钱袋子”锁进制度的保险箱。
仅展示1090字,全文共697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