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纪委书记在2025年全市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再抓两年推进会汇报发言
……(开头部分已省略1063字)
(三)注重标本兼治,提升系统治理效能。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推动整治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一是做实以案促改。针对查处的虚报耕地面积骗取补贴案件,推动农业农村局建立“卫星遥感+实地测绘”交叉验证机制,2025年小麦种植面积核减误差率从12%降至3%。二是强化警示教育。制作《基层“微腐败”警示录》教育片,在全县233个行政村巡回播放,组织村干部旁听职务犯罪庭审6场次,12名涉案人员主动投案。三是完善制度机制。推动出台《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惠民资金发放管理办法》等制度11项,规范“四议两公开”程序,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群众参与率提升至95%。
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形势分析
(一)基层监督力量仍显薄弱。全县12个镇街纪委平均仅有2.3名专职干部,却要监督辖区内数万名党员和公职人员,监督覆盖面存在“盲区”。以某镇为例,3名纪委委员需监管全镇12个行政村、387名党员及23家站所,人均监督对象超130人,导致对村级“三资”管理、惠农政策落实等关键环节的监督流于形式。2024年查处的152件问题中,仅有37件由镇街纪委主动发现,其余均来自上级转办或群众举报,暴露出基层监督“探头”作用发挥不充分。此外,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平均年龄52岁,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达61%,履职能力不足问题突出。某村监委会主任因不熟悉财务知识,连续3年未发现村会计虚报餐费套取资金问题,直至县委巡察组入驻才暴露。这种“力量弱、能力低”的现状,导致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长期滋生。
仅展示642字,全文共326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