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运输局领导班子六个方面隐形变异作风问题查找清单
……(开头部分已省略421字)
3.征求意见“走过场”与政策衔接“断档”问题凸显。在起草交通运输行业法规修订草案时,虽按程序发布征求意见稿,但实际采纳基层单位建议比例不足20%。如《xx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办法(修订稿)》征求意见期间,收到公交企业关于驾驶员劳动强度、新能源车配套设施等方面建议15条,仅采纳3条;部分白头文件与正式政策文件衔接不到位,导致基层执行时出现标准不一问题,2024年因文件表述模糊引发的行政复议案件较上年增加2起。
(二)整改措施
1.实施文件分类管控与动态评估机制。建立“正式文件+白头文件”全口径管理台账,明确白头文件适用范围为紧急事务通知、阶段性工作提示等,单份篇幅不得超过3000字,每年开展文件必要性评估,对连续两年印发超过3期的白头文件,须纳入正式文件管理程序。制定《xx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制定工作规范》,明确政策文件本地化转化比例不得低于40%,未达标的草案不得上会审议。
2.构建基层负担监测与责任倒查机制。每季度开展基层文件负担调研,建立“处室发件量+基层反馈评价”双指标考核体系,对年度白头文件印发量同比增幅超过10%的处室,取消评先评优资格;明确数据收集类工作原则上由局机关业务处室自行承担,确需基层协助的,须经分管领导审批并限定报送时限,违反规定的按形式主义问题追责。
3.完善意见征求与政策衔接制度。制定《交通运输政策制定公众参与工作细则》,明确专业性较强的政策草案须召开行业听证会,基层单位建议采纳率低于30%的须说明理由并重新征求意见;建立政策文件“回头看”机制,每半年对白头文件与正式政策衔接情况进行梳理,发现冲突点须在15个工作日内修订完善,2025年6月底前完成现行文件衔接性审查。
仅展示721字,全文共640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