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委社会工作部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开头部分已省略601字)
二是“研”字聚力,校准行动方向。围绕“新时代社会工作干部能力需求”课题,部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开展专题调研12次,覆盖全县15个乡镇(街道)、32个村(社区),通过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20份)、个别访谈(与110名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实地查看(走访社工站、志愿服务站点28个)等方式,梳理出“政策转化能力不足”“群众工作方法单一”“数字化工具运用薄弱”等6类共性问题,形成《县社会工作干部能力短板分析报告》,为精准制定培训计划提供依据。例如,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干部对“五社联动”机制理解停留在表面,我们随即调整培训内容,增加“五社资源整合实务”模块,邀请县慈善总会、社会组织负责人分享项目运作案例,推动干部从“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提升。
三是“践”字为要,强化政治担当。建立“干部领办民生项目”制度,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每名干部每年至少牵头解决1个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干部累计领办“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社区志愿服务站点标准化建设”等项目37个,其中由分管副部长牵头的“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优化”项目,通过调研论证、部门协调,推动出台《县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调整方案》,将社区工作者平均工资提高23%,相关经验被《日报》专题报道。通过项目实践,干部“把群众事当自家事”的意识显著增强,今年第二季度群众对社工作风满意度测评达92.6%,较去年同期提升5.8个百分点。
二、以“专业赋能”为关键,提升干部队伍履职能力。
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活”,既要懂政策法规,又要会做群众工作;既要善用传统方法,又要掌握数字工具。我们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构建“理论培训+实战练兵+导师帮带”培养体系,推动干部能力从“基础型”向“复合型”升级。
仅展示749字,全文共338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