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2篇)
……(开头部分已省略237字)
反思xx案件,其“政绩观错位,搞‘政绩工程’”的问题尤为突出,根子在于其独断专行、破坏民主集中制。我深刻对照检查,虽然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够站稳立场,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政绩观存在偏差,急于求成的思想依然存在。在工作中,有时未能完全处理好“显绩”与“潜绩”的关系,对一些能够短期见效、易于展现成果的工作投入精力较多,而对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工程,虽然也重视,但在思想深处,总有一种“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比如,我分管的乡村振兴工作,在推进“xx生态农旅融合示范带”项目建设过程中,为尽快打造出“亮点”,我在几次工作推进会上反复强调进度,要求各责任单位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现在回想,当时对部分同志提出的“应进一步深化生态承载力论证”的意见听取不够充分,对项目建成后的长期运营和效益评估,思考得不够深远,存在一定的急功近利思想。这种追求“短平快”项目的心态,根源在于政绩观有偏差,没有完全做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二是执行民主集中制不够彻底,末位表态有时流于形式。作为县委副书记,自己深知维护班子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前任书记xx主政时期,面对他的一些强势决策,自己有时存在“随大流”思想。在一些县委常委会上,虽然程序上坚持了集体讨论,但当感知到主要领导已有明确倾向时,自己提出的意见建议,有时会不自觉地向其靠拢,缺乏“一竿子插到底”的韧劲和坚持。比如,在2024年第四季度常委会研究“xx工业园区三期扩建项目”配套资金方案时,我对方案中部分资金的筹措方式存有疑虑,认为可能给县财政带来过大压力,但在会上,看到多数同志未提出异议,自己也只是委婉地提了几句,没有坚持己见、深入辨析,客观上削弱了集体决策的纠错功能。这种“好人主义”思想,实质是对_事业不负责任,是民主集中制原则执行不到位的表现。
仅展示783字,全文共1072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