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办公会讲话
……(开头部分已省略546字)
(一)组织设置标准化,构建严密高效体系
优化组织架构,遵循“应建尽建、设置规范、运行高效”原则,科学调整优化农村党组织设置。对符合条件的中心村、大型自然村及时升格建立党总支或党委;对产业链、合作社、重大项目等新兴领域,因地制宜灵活设置功能型党支部或党小组,确保_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无死角。规范班子配备,严格执行村党组织换届选举规定,选优配强“领头雁”。重点选拔政治强、敢担当、能带富、善治理的优秀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鼓励书记、主任“一肩挑”。同步配齐配强纪检委员、组织委员等,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严把党员入口,坚持政治标准首位,严格发展党员程序,注重从致富能手、退役军人、返乡创业青年、优秀大学生等群体中发展党员。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机制,落实政治审查制度,确保新党员质量过硬,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理顺隶属关系,清晰界定乡镇(街道)党(工)委与村级党组织、村级党组织与下设支部(党小组)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确保组织体系上下贯通、指令畅通、执行有力。
(二)阵地建设标准化,打造坚强红色堡垒
场所达标升级,全面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提质增效”计划。对面积狭小、设施陈旧、功能不全的场所,通过新建、改扩建、资源整合等方式,确保全部达到“六有”(有固定场所、有规范标识、有党旗誓词、有办公设施、有学习资料、有管理制度)基本标准,并逐步向“八有”(增加有便民服务设施、有远程教育设备)提升。功能科学集成,坚持“一室多用、集约高效”,合理规划布局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大厅、“两委”办公室、综治调解室、农家书屋等功能区域,使之真正成为集党员教育管理、民主议事决策、服务凝聚群众、丰富文化生活于一体的综合性阵地。管理规范有序,建立健全活动场所日常管理维护制度,明确专人负责。严格落实资产登记、设施维护、卫生保洁、安全保卫等要求。规范悬挂标牌标识,室内布置庄重、整洁、朴素,突出政治性、时代性。作用充分发挥,杜绝“阵地空转”,制定年度、月度活动计划并公示。确保“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村民议事等制度在阵地内规范开展。常态化开放服务窗口和文体设施,提升阵地人气和使用效能,让“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群众常来”。
仅展示943字,全文共1062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