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区“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专题研讨会发言
……(开头部分已省略222字)
一、从“脚下的路”到“心中的路”:对新时代群众路线的再认识
过去,一提到交通局的工作,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修了多少公里的路,建了多少座桥。这些硬邦邦的数字,曾经是我们衡量工作的标尺,也是我个人价值感的重要来源。但随着工作的深入,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群众路线,绝不仅仅是为群众修好一条“脚下的路”,更重要的是要修通一条通往群众内心的“路”。
我常常反思,一条路修好了,就真的万事大吉了吗?前段时间,在一次下乡调研中,一位村里的老乡拉着我的手说:“局长,路是修得又平又宽,我们心里亮堂。但我们村离镇上有七八公里,年轻人外出打工了,就剩我们这些老年人,想赶个集、去医院拿个药,还是不方便。”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我们修路的初衷是什么?是服务群众。但如果服务只做了一半,那这条路在群众心里的价值就要大打折扣。这让我明白,群众路线的内涵是动态的、发展的。过去群众盼的是“走得了”,现在盼的是“走得好”“走得舒适”“走得安全”。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这正是新时代赋予群众路线的新要求,也是对我们工作最直接的检验。
因此,群众路线不能只停留在会议室的报告里,或是规划图的线条上。它应该是公交站台前焦急等待的眼神,是乡间小路上颠簸的三轮车,是群众在12345热线里一句急切的求助。正如xx所强调的,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对我们交通人而言,就是要俯下身子,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民情,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民意,真正把群众的需求作为我们工作的起点和终点。
仅展示635字,全文共248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