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镇值班值守干部脱岗检讨书
……(开头部分已省略232字)
(一)政治站位缺失,宗旨意识淡化
作为乡镇干部,值班值守是保障政令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环节。我却在关键时刻脱岗离岗,暴露出政治敏锐性不足、大局观念淡薄的问题。例如,在防汛抗旱期间,我因私自离岗导致上级紧急通知未能及时传达,险些延误险情处置。这一行为本质上是将个人事务凌驾于群众利益之上,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背道而驰。我深刻认识到,值班室不是“摆设”,岗位责任重于泰山,任何懈怠都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纪律规矩形同虚设,底线思维崩塌
《乡镇干部值班管理制度》明确要求“24小时在岗在位、严禁擅自离岗”,我却将制度视为“稻草人”,甚至抱有“离开一会儿没事”的侥幸心理。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工作纪律,更折射出党性修养的缺失。对比革命先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明纪律,我深感羞愧。纪律是带电的“高压线”,更是干部的“护身符”,我的脱岗行为无异于自毁长城,给个人和单位都带来了极大的纪律风险。
(三)责任担当虚化,岗位意识弱化
值班值守是乡镇工作的“前哨”,承担着信息上传下达、突发事件处置等关键职能。我脱岗期间,恰逢群众来访咨询政策,因无人接待导致矛盾激化,最终需领导出面化解。这充分暴露出我缺乏“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岗位当“临时驿站”,而非履职尽责的“主阵地”。岗位就是战位,值班就是值班,我必须以“半夜惊醒、睡不着觉”的警觉对待每一项工作,否则就是对组织不负责、对群众不负责。
二、脱岗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剖析
错误的发生绝非偶然,而是思想、作风、制度等多方面问题交织的结果。我必须刀刃向内,深挖病灶,避免“就事论事”的浅表整改。
仅展示697字,全文共232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