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践行新时代_群众路线、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研讨发言
……(开头部分已省略288字)
我们xx管理区地处边疆,地域辽阔,牧民群众居住分散,生产生活方式独具特色。在这样的环境下,践行群众路线,绝不能停留在会议文件和口号标语上,而必须转化为我们工作的思维习惯和行动自觉。过去,我们有时会习惯于“下指标”“发文件”,认为工作部署下去了,任务就完成了。但实践反复告诉我们,脱离了群众的“顶层设计”,往往会水土不服;没有群众参与的“宏伟蓝图”,终究是空中楼阁。我深刻地认识到,优良的党风,始于对群众的真挚情感,源于对群众路线的坚定不移。它要求我们必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把办公室搬到草原毡房,把研讨会开到牧民炕头。群众路线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我们_人安身立命的必答题。只有我们党员干部的脚上沾满了泥土,心中沉淀了民情,我们_作风才能真正在群众中落地生根,才能像草原上的草根一样,虽不显眼,却能牢牢抓住大地,为整个草原带来无限生机。
二、深刻感悟优良党风是社风民风的“涵养源”,文化传承是重要载体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党风对社风民风具有最直接、最根本的引领作用。在我们宣传文化领域,这种引领作用尤为突出。优良的党风,本身就是一种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宣传教材,是一种无声的文化力量。我分管文艺文化工作,深知文化对人心的浸润作用是“润物细无声”的。同样,优良的党风对社风民风的涵养,也是一个春风化雨、久久为功的过程。
我们xx管理区有着独特的“传红守绿”文化基因。一方面,是老一辈兵团建设者留下的屯垦戍边、艰苦奋斗的红色基因;另一方面,是世代传承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草原绿色生态文化。如何将这两者有机融合,并以此为载体,将优良党风内化为群众的行为自觉,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课题。我体会到,引领社风民风,不能搞空洞说教,必须找到根植于本土的文化载体。我们推动的“红色故事汇”活动,邀请老兵、老知青讲述当年的奋斗故事,这本身就是一种党风的传承,它让年轻一代直观地感受到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责任担当。我们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鼓励他们将勤劳质朴、守望相助的草原美德融入到手工艺品和民俗活动中。我曾和一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交流,他告诉我,他不仅要传授技艺,更要传授“匠心”,这种对作品精益求精、对传统心怀敬畏的态度,不也正是我们_人追求卓越、坚守初心的工作作风的体现吗?当党员干部带头传承红色文化、守护绿色生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时,这种身体力行的作风,便会像一颗种子,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仅展示1036字,全文共229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