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明志立德,启航新征程”班级学习研讨会心得体会
……(开头部分已省略235字)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曾是一个典型的“结果导向者”。我的学习信条简单而固执:考试的分数、作业的评级、竞赛的名次,是衡量一切努力价值的唯一标尺。这种心态让我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为了预设的目标高效运转,但也给我带来了巨大的焦虑和一种无形的“玻璃罩”。我害怕失败,因为失败意味着全盘否定;我回避挑战,因为那超出了我的“舒适区”和可控范围;我甚至在潜意识里,将同学看作是竞争的对手,而不是携手前行的伙伴。
这种状态的转折点,源于上学期一门极具挑战性的专业课程。那门课的知识体系非常庞大,考核方式也并非简单的记忆复述,而是要求进行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小组协作。起初,我像往常一样,试图用“单打独斗”的方式去攻克它。我通宵达旦地整理笔记,试图穷尽所有知识点,但期中测试的成绩却给了我沉重一击,远低于我的预期。那段时间,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是我的方法错了吗?还是我的能力真的不行?
正是在这种困惑和挫败感中,我被迫开始反思。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班级这个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迷茫。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们的小组为了一个复杂的案例项目,连续几周进行研讨。起初,我还是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甚至对一些同学提出的“天马行空”的想法不以为然。但随着讨论的深入,我惊讶地发现,每个人的视角都像一块独特的拼图,当它们拼接在一起时,呈现出的画面远比我独自构想的要完整和深刻得多。有的同学逻辑严谨,能迅速搭建起分析框架;有的同学善于联想,能从看似无关的事件中找到联系;还有的同学非常细心,能发现我忽略掉的关键数据。
仅展示663字,全文共184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