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课: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凝聚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
……(开头部分已省略863字)
(二)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民族气节是一个民族在强敌面前不屈不挠、坚守尊严的风骨与操守,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精神脊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士可杀不可辱”的传统,有为捍卫民族尊严和国家荣誉而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抗日战争时期,无数中华儿女面对日寇的铁蹄,展现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气节。他们将战死沙场视为光荣,将为国捐躯看作天职。左权、彭雪枫、杨靖宇、张自忠、佟麟阁等抗日将领,以及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等英雄群体,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铸长城,以前仆后继迎国难。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不屈气节,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也为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赢得了崇高的声誉。正是这种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使得中华民族的脊梁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愈发挺拔。
(三)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英雄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毛泽东同志曾豪迈指出:“我们中华民族具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__也强调:“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这种英雄气概,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百团大战以破袭战为主要形式,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八百壮士”孤军坚守四行仓库,用生命和鲜血展现了中国军人救亡图存的坚定决心。正是这种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使得抗日战争成为一部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英雄史诗,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意志和力量。
仅展示741字,全文共595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