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课讲稿:做到“四个必须” 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开头部分已省略1009字)
(三)伟大抗战精神蕴含着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英雄气概是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气为兵神,勇为兵本。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对_绝对忠诚、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中国_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华南抗日游击队等抗日武装,不畏强敌,敢于牺牲,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等英雄群体,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等抗日将领,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作家魏巍曾写道:“在战场上看得很清楚,这是两种精神在较量:一种是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一种是老红军的革命意志,看看究竟谁更顽强,谁压倒谁。”
(四)伟大抗战精神蕴含着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必胜信念是虽经千难万险,仍然具有最终战胜敌人的强大信心和顽强意志。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坚持14年抗战并取得最终胜利,靠的就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一信念,来自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精神密码,来自誓死不做亡国奴的民族气节,来自对敌我实力对比的科学分析和战略形势走向的准确判断。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灵活运用唯物辩证法,深刻洞悉战争全局的发展趋势,科学研判敌我实力对比及其基本走向,在不少人迷茫甚至绝望的时候,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抗战必胜的光明前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引领中国军民长期顽强抗战,一步步积累局部优势,叠加聚变为全局胜势,最终实现化劣为优、以弱胜强、反败为胜。
仅展示682字,全文共398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