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风、话风和会风:做实每一步,做好每一次
……(开头部分已省略275字)
古人作文章讲求“文贵简”,今天我们更应如此,做到“文约而事丰”。_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通过《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系列短评,短则两三百字,行文简洁明快,道理深入浅出,清新之风扑面而来,读来令人受益无穷。
当然,改文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需勇气、能力,也要耐心、韧劲。如“八股文”、空话套话,通常有固定“模版”、既定“受众”,因此成了不少人的“舒适区”,改不彻底就“回潮”,稍不注意就“反复”。因此,改文风一直在路上,我们需要时时、事事都多加努力。
二、说平实的话,让人听明白
所谓“言为心声”,话风折射个体的思想、品质和心胸,也体现一个政_风格、气质和初心。
“重要也要人懂”。说群众能听懂的话,才能汇聚各方共识、凝聚人心力量。“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摸着石头过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这些话语平中见奇、影响深远。当前,仍有少数人自说自话、故作高深,说一些“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严谨的套话”。这些都入不了群众的眼,更谈不上入耳和入心。
把话讲到人心里。光讲漂亮话是不行的,更要言之有物、真切动人。像冯梦龙的作品“三言”,被喻为“为市井细民写心”之作,流传至今。而晋惠帝平日养尊处优、不解民间疾苦,在天下荒乱、饿殍遍野时,竟问了句“何不食肉糜”,以另一种方式被历史记住。党员干部把身心扑在基层,才能和群众真正“说上话”、打成一片。
三、开管用的会,解决真问题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会议产生了深远影响。上古时期大禹会盟诸侯,召开涂山之会,推动夏朝建立;春秋时期的弭兵之会,管仲以“尊王攘夷”之策促成诸侯盟约,开创了“九合诸侯”的霸业。在上海望志路、嘉兴南湖红船召开的_一大,开启大国大党扬帆远航的征程;长征途中,贵州遵义一幢小楼内召开的_扩大会议,挽救中国革命于狂澜……
仅展示756字,全文共2133字